澳大利亚“对话”网站7月18日文章,原题:务实接触——阿尔巴尼斯的访问揭示动荡世界中的对华关系 连任澳总理以来,阿尔巴尼斯面临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特朗普给澳美联盟蒙上阴影。在此背景下,阿尔巴尼斯的外交政策方针体现出谨慎的重新调整,即寻求在安全伙伴关系与经济机会之间取得平衡,尤其是与澳最大贸易伙伴中国。阿尔巴尼斯此次访华,采取了高度务实的态度处理双边关系中的问题和矛盾。他访问北京、上海和成都,是澳中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象征,但意义超过象征层面。
这是一次高调的外交活动,不仅仅是双方领导人的会晤。一支由澳银行、制造业、矿业和教育领域重要企业领导人组成的庞大团队一同参与了此次行程,他们与中国同行会面,寻求更多合作机会。经济合作是此访的重点。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加深已得到关注,人们期待在双边关系改善的背景下合作继续加速。正如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劳伦斯森最近所说,更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全面加强两国关系。
其他专家也认为双边关系(改进)将带来更多互惠互利。中国观察人士柯伦斯认为,此访或许标志着澳外交政策的成熟和更加独立。阿尔巴尼斯试图将澳中关系从分歧中引导出来,转向务实接触。这种对华外交姿态似乎已成其政府第二任期的一个显著特征:加强合作的同时悄悄处理分歧。公开争端会破坏双边关系稳定。中澳都认识到,务实而非意识形态上的高调才是更可持续的前进之道。
总之,阿尔巴尼斯此访并非意味着澳中关系出现戏剧性重置或大胆的新方向,而是表明朝着更加务实方向的转变。在日益复杂和多极化的世界中,基于共同利益而非意识形态的外交不仅切实可行,且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趋势。(作者劳拉·胡德)
俄罗斯《新东方展望》7月17日文章 阿尔巴尼斯高调访问北京,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对澳大利亚而言,经济务实主义仍优先于意识形态或地缘政治结盟。此访凸显澳大利亚努力在其最大贸易伙伴和关键战略盟友之间寻求微妙平衡。
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澳大利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平衡北京和华盛顿,而是如何在日益动荡、不信任和大国竞争的印太地区确立自主权。澳重新调整对华关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在国内得到相当的政治支持。尽管华盛顿将中国描绘成“威胁”,但澳国内只有少数人持相同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对华关系是需要精细管理的复杂议题,因为将最终对澳有利。
阿尔巴尼斯此次访华被许多观察人士视为重振经济关系的战略举措,并可能为中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铺平道路。中方传达的核心信息始终如一:中国并不将澳大利亚视为对手,两国存在广阔的和平共处和互利空间。
只要华盛顿仍缺乏有效策略来扭转中国在澳大利亚乃至整个印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就会继续以国家利益为导向行事。对澳而言,对华关系稳定最符合其贸易利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澳大利亚与中美的关系不必非此即彼。对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重大胜利。(作者萨尔曼·谢赫,辛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