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杂志8月4日文章,原题:印度务实转向中国 美国近日宣布将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一贸易战升级正值新德里努力加强与北京的经济联系之际,同时也有指责称此举显示印度“向北京屈服”。美中印之间的三角关系确实发生明显变化。特朗普已释放一些向中国靠拢的信号,促使新德里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寻求平衡。但不能将印度最近的对华接触视为因战略脆弱性而作出的让步。相反,这是对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现实的一种策略性调整。新德里与北京的接触,旨在在不损害核心安全利益的情况下实现切实的经济利益。
自2020年以来,印中经济关系受到影响。如今,印度经济部门渴望重启商业合作。印度财长最近表示将放宽投资限制。印度政府智库据报道也提出,允许中国实体在无需任何额外审批的情况下收购印度公司股份。理由是,中国占据全球电子制造产能的60%,将其完全排除在该行业之外是不现实的。此外,印度2023年至2024年经济调查报告也支持邀请中企在印度建厂。
是什么促使印度转向与中国和解呢?首要因素是商业考量。印度一些大型企业曾呼吁放宽对华投资限制。电子制造企业抱怨称,由于签证限制与审批程序拖延,2020年至2024年,行业损失高达150亿美元,并减少10万个就业岗位。尽管政府力推制造业从中国回迁,但物流瓶颈、产能不足与技术短板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地缘政治显然也是一个因素,尤其是华盛顿被认为对巴基斯坦和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特别重要的是,从新德里方面来看,美国正试图与中国达成和解。新德里则希望通过“转向中国”战略,利用相关趋势,避免负面影响。
印度已公开表达了到203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雄心。提升人均收入是跻身发达国家的关键,而技术与资本至关重要。新德里在应对“美国优先”政策的种种变化之际,看到了中国在提供这些要素方面的新角色。通过谨慎地重新开放与北京的关系,新德里正对复杂多变的战略环境作出审慎回应。(作者哈什·潘特、卡尔皮特·曼基卡尔)
《印度斯坦时报》8月4日文章,原题:在多极世界里驾驭中印关系 新的世界秩序轮廓正在亚洲悄然成形。在相关转变中,中印关系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尽管人们常透过领土问题这一视角看待中印关系,但实际上它要复杂得多。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关系符合印中两国的利益。在多个领域,一种稳定但低调的互动节奏仍在持续。印度在贸易、供应链和新兴技术等关键领域持续与中国合作,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印度也将令中国受益。印中建交已75周年,两国关系经历了紧张、调整和继续前进,目前正处于关键时刻。
近期的双边关系缓和为谨慎乐观提供了理由。随着“亚洲世纪”逐渐成形,两国都有必要关注共同发展的领域,任何分歧都须通过外交智慧和战略合作来谨慎处理、妥善解决。两国之间的持续对话与合作,将是塑造一个基于相互发展和战略远见的亚洲未来的关键。(作者TP·史泰朗,辛斌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