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新闻网”8月13日文章,原题:一条美国可能正落后于中国的新道路 作为当今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在今年上半年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全球实时碳数据”——一个由国际学者团队领导的全球碳排放量跟踪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6个月,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7%,而美国同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增长4.2%。
这完全逆转了过去十年来的惯常趋势。不过,分析师表示,现在断言这种逆转已经成为长期趋势尚为时过早。今年上半年的美中两国排放数据与天气、天然气价格等短期经济因素息息相关。而且,天气和经济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迅速发生变化。但全球经济确实出现预示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迹象。
目前,中国仍然需要大量煤炭,而煤炭是碳密集程度最高的化石燃料。中国占全球煤炭消耗量的一半以上。不过,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同比下降了2.6%。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大幅上升是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
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仅在今年5月,中国的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就达到令人震惊的92.92吉瓦,从而将中国全国的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提升到10亿千瓦以上。相比之下,截至今年6月底,美国的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仅为134吉瓦左右。
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科学家格伦·彼得斯表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反映了中国能源消耗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但彼得斯也表示:“即使中国今年的排放量有所下降,也不能认为中国的排放量已经达到峰值。我希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看到中国的排放量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
过去15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曾经一直稳步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的煤炭消耗量持续下降。在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美国关闭全国近1/5的煤炭产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是否能够继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仍要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2025年上半年,美国的煤炭发电量同比增长14%,强劲的电力需求和天然气价格上涨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特朗普已经采取紧急行动以保持一些燃煤电厂继续运转,同时,为应对来自数据中心与日俱增的电力需求,包括美国西部大型电力公司亚利桑那公共服务公司在内的公用事业企业正在采取行动,发布推迟关停有关燃煤电厂的计划。
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家罗布·杰克逊表示,现在从2025年的数据中得出结论还为时过早。但他表示,美国和中国显然正在出现更广泛的不同经济趋势。杰克逊说:“可以公平地说,如今中国和美国正在走上截然不同的发展轨道。”由于中国大规模采用清洁技术,未来五年,中国的绝对排放量和相对排放量都有可能呈现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大步前进”。杰克逊说:“美国不仅在缩减可再生能源部署规模,我们还在放慢电动汽车的推广步伐。” (作者本杰明·斯托罗,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