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现代外交》网站10月15日发表文章,题为《屏幕背后的微笑:中国如何在虚拟世界赢得人心》,文章作者是阿尼娜·乌尔·胡斯纳。文章编译如下:
在这个算法决定大多数人视野的世界里,外交活动如今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新闻发布会和使馆走廊的范畴。从视频、观点专栏到旅行博客,新媒体已成为塑造国际影响力的有力工具。如今,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不再局限于纯粹的贸易主导地位或军事实力,而越来越取决于引导塑造全球认知的叙事能力,而中国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现实。
优兔(YouTube)、TikTok、微博等社交平台这样的数字生态系统是中国当代软实力项目的核心。通过将娱乐性、感人的故事讲述和精心策划的网红营销活动交织在一起,中国得以打造新的国际形象,而无需借助生硬的政治宣传手段。因此,传统的国家宣传模式已演变成一种更细致入微、或许也更有效的文化内容形式,借此巧妙地说服受众。
这些举措利用了算法对极具吸引力、引发情感共鸣素材的偏好,使中国原创叙事的曝光度与批判性报道并驾齐驱,甚至常常领先于批判性报道。其结果是一种精妙的信息策略,它将真正的文化交流与战略性说服相结合。
在优兔、TikTok和微博等平台上,越来越多的视频博主(通常是外国居民)制作视频,展现中国繁华的大都市、多元的美食和现代的生活方式。
中国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它与传统的宣传截然不同,而像一种情感体验。中国越来越多地运用娱乐性和“正能量”叙事来激发自豪感、慰藉感和团结意识。
《心理学前沿》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官方媒体平台大力推广乐观向上、令人愉悦的内容,强调韧性和集体认同。
如今,外国网红正在输出这种情感。像安柏然(一名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多年的新西兰媒体人——本网注)这样经常分享在上海积极乐观日常生活的人就扮演着文化诠释者的角色。在普通观众看来,他们的视频与政治无关,而仅仅是旅游相关内容,但他们有效地实现了符合中国利益的情感叙事。
这就是软宣传的精妙之处,它在人的头脑尚未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之前就俘获了人心。
中国对数字影响力的掌控标志着全球传播的一个分水岭。当今的宣传活动变得更加分散化,更受情感驱动,同时被算法系统放大。它潜藏在娱乐节目、旅游视频甚至烹饪教程中,与日常内容完美融合。
这种转变展示了中国适应当代媒体生态系统的能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外交的有效性或许不再取决于一个国家声音的大小,而更取决于谁的笑容最令人信服、最具有说服力。(编译/王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