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7日刊登题为《中国药企从仿制商向全球创新者转型》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
今年,中国药企达成的海外授权交易数量创下历史新高。随着投资者押注中国将成为全球药物研发的一股推动力,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股价大涨。
中国医药大数据服务平台医药魔方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国生物科技企业达成93笔海外授权交易,其中以国内药企出售自主研发药物的国际授权为主,交易总额近850亿美元,有望连续第六年刷新纪录。这凸显出中国医药行业国际化进程正加速推进。
与此同时,以江苏恒瑞医药和广东康方生物为代表的企业在临床试验和早期研发领域的快速增长表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向全球药企授权在研药物的趋势将持续深化。这与十年前的情况形成明显逆转。
研究中国生物科技行业的专家布拉德·隆卡尔表示:“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像样的生物科技行业。当时大多数公司都在开发仿制药。而如今,大型制药公司在采购新型药品时,大部分都将目光投向中国。”
2015年前后,中国政府推出多项改革措施,为生物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并鼓励其创新。这些改革措施,加上中国在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方面具备的相对速度和成本优势,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随着投资者热情持续高涨,香港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今年大幅飙升。
江苏恒瑞医药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从“海外药品仿制者”转型为“自主研发中心”的典型例证。恒瑞医药成立于1970年,在成立后的前20年里,仅是一家以生产低成本消毒剂为主的小型国有企业。上世纪90年代,该企业开始开发抗癌仿制药;199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后,恒瑞医药着手投入资源打造自主研发能力。如今,恒瑞医药拥有多样化的在研药物管线,涵盖减肥药、抗癌药以及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等多个领域。
澳大利亚麦格理资本亚洲医疗保健研究主管任涛表示,恒瑞医药是中国医药行业的“标杆”。
他表示:“这家企业具备一系列难得的综合优势——成熟可靠的研发流程、多项全球对外授权交易、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销售能力、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以及完善的公司管理架构。”
仅在过去一年,恒瑞医药就与美国默克公司、勇心生物公司和印度格伦马克制药公司等企业达成了授权合作协议。今年7月,这家企业还与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达成合作,双方计划共同研发的药物多达12种。
隆卡尔称:“在中国,药物的规模化生产与临床试验推进速度,都远快于美国或欧洲国家。如果你有新药物的研发构想,在中国能比在欧美国家提前一到两年得知它是否有效。”
对许多中国生物科技企业而言,如今国际合作的激增,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支持。
尽管中国监管机构一直在大力扶持创新,但国内药品价格偏低的现状,迫使药企不得不转向海外市场以收回研发投入。隆卡尔表示:“中国制药行业始终未能实现商业化销售的爆发式增长,这是一大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