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自由媒体网10月17日报道,10月中旬的一天凌晨,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工作了6小时11分钟。此次出舱作业有两项任务:一是安装用于培育半导体晶体的模块,二是对最新研发的“海鹰-MKC”型(“海鹰-7”型)航天服进行首次测试。
这款航天服堪称迷你版宇宙飞船。一根缆绳将它与空间站相连,但这只是一种额外的保险措施。该型航天服除了呼吸装置和温控系统外,还配有通信、控制与导航系统。宇航员可以使用安装在背包上的发动机在近地空间自主飞行,因此“海鹰-7”也被称为“太空摩托车”。
有趣的是,在此次安装晶体培育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麻烦,需要卸下一个卡住的螺栓。这时“海鹰-7”的自主移动功能正好派上了用场。
“海鹰”系列舱外航天服由谢韦林“星辰”科研生产股份公司(简称“星辰”公司,前身为苏联时期的918厂)研发。俄罗斯航天领域专家瓦季姆·卢卡舍维奇向自由媒体网介绍了俄罗斯航天服的发展现状。他说:“众所周知,如今我们的航天事业总体上不仅落后于其他航天大国,也落后于自身40年前的水平。那时我国每年有超过100次航天发射,而去年仅有17次。但是在航天服和其他太空生命保障系统的生产制造领域,我们至今仍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在这方面俄罗斯无可匹敌。”
卢卡舍维奇说:“‘星辰’公司不仅生产航天服,还生产弹射座椅。918厂不仅为宇航员加加林制作了航天服,在加加林乘坐的‘东方号’飞船上还装有918厂生产的弹射座椅。‘星辰’公司一直与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合作,该研究所持续研究太空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因此航天服的材料和结构得以不断改进。如果说以前穿航天服就像穿连体衣,那么现在则是从航天服背部的硬壳‘后门’直接‘进入’航天服。”
卢卡舍维奇还说:“‘海鹰’航天服的原型早就有了,它当初就是为计划登月的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准备的,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宇宙飞船。尽管我们后来没能登月,而且近些年来航天事业总体上可谓一塌糊涂,但我们在航天服研制方面没有崩溃,该领域的工作没有中断,研发能力也没有丧失。”(编译/赵志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