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大众机械》月刊网站5月3日报道,科学终于证实,当你身处健身房时,时间流动速度确实会慢下来。然而这并非由于无聊,也不是因为隔壁椭圆机上的那个人一直抱着手机喋喋不休。
在一项小型研究中,参与者完成了动感单车测试,并尽力估算30秒有多长。结果显示,参与者估算的30秒比真实时间快了8%到9%。这表明,对他们而言,时间似乎变慢了。
除了催生关于时间变慢的笑话,这一效应还引得人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有趣研究课题。这项研究侧重于人类感知和心理学解释,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会经历多重生理变化。如果运动员想要提高速度,他们可能需要调整若干个、甚至更多变量。
在这项研究中,33名参与者完成了4000米的动感单车比赛。他们被要求在5个时间点(比赛前、500米、1500米、2500米,以及比赛结束后)评估30秒的时间间隔有多长。整个过程共分三轮。第一轮是单人骑车,和游戏《马里奥赛车》中的计时赛一样。第二轮是一对一比赛,类似于计时赛中和影子比赛。第三轮是真实互动比赛,参与者面对的是真实的对手。参与者均被要求对自己感知到的运动强度进行评分。除了有真实对手参与的那轮比赛,参与者并未被要求达到特定速度。
研究结果的细节有些出人意料:“不同运动环境或时间点(500米、1500米和2500米)不会导致出现明显差异。”这意味着,竞争对手的出现,以及为击败对手而付出的任何额外努力,不会改变参与者的时间感知。即便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参与者自己感知到的努力程度在稳步增加,也不会造成任何变化。
这项研究的规模不大,只有33名参与者。但研究小组表示,他们的许多方法细节和研究结果较为新颖。这意味着,现有研究中没有此类先例。事实上,在过去二三十年里,运动科学和运动员体能训练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研究和优化全新的领域创造了机会。这些发现还将拉开进一步研究的帷幕。
经过同行评审的新研究论文发表在《大脑与行为》杂志上。四位来自荷兰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在讨论中主要关注运动心理学。他们表示,毕竟,如果与劲敌展开一场“激战”也无法改变时间流动速度变慢的感觉的话,那么运动员或许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他点上,以保持活跃度,摆脱无聊感。
研究人员说,对竞技运动员而言,保持精准的进度也是成功的关键。像迈克尔·菲尔普斯这样的精英运动员就经常利用可视化技术来帮助自己完成比赛预演,以形成肌肉记忆。而正确的时机也是关键所在。在菲尔普斯职业生涯里的决定性比赛中,一个不合时宜的翻腾转体可能就意味着与世界纪录失之交臂。
研究人员总结说:“为了进一步揭示运动过程中外部刺激、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时间感知的作用,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研究。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时机、节奏,以及能否在体育运动中达到最佳效果。”
他们认为,定时照明等新技术也许可以帮助运动员达到节奏和输出方面的目标。事实上,几乎所有参加过竞技比赛的人都有过同样的经历,即在某个转弯或转身后意识到自己耗费了太多精力。时机是对身心的挑战,而学习抓住时机和调整时机仍要靠运动员和教练努力付出。(编译/文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