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放宽签证规定以展示悠久历史和“赛博朋克”炫酷 从北京紫禁城周围的古老胡同到上海流光溢彩的购物街,再到重庆充满未来感的“赛博朋克”氛围,中国迎来络绎不绝的入境游客。很大程度上,外国游客人数急剧增加(及其对中国的不吝赞美之词)与中国大幅放宽入境要求有关。中国的签证调整举措既是为了增加外国游客人数,也是为了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时期向外国游客展示更有乐趣、更先进的中国形象。中国通过旅游业提升自身形象的行动已开始奏效,TikTok等视频平台上对中国的好评如潮,许多视频博主的赞叹是肺腑之言。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入境游客1.32亿人次,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今年1月至6月,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截至6月30日,今年经北京口岸入境的外国人达149万人次,其中享受免签和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政策入境的外国人超84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在北京提供步行观光服务的拉尔斯·托姆说,与以前相比,如今更多游客似乎是即兴前来中国,或者在前往另一个目的地途中顺便来访,且许多人似乎几乎没有任何计划或先入之见。他说:“有意思的是,此时的美国正在全世界负面新闻缠身。”
业内专家说,如今游客们可以在中国乘坐高铁或体验无人机服务和电动汽车,“现在他们来中国旅行就像中国人过去看待赴欧美旅行一样”。业内人士詹妮·赵(音)说,对技术感兴趣的30岁至50岁的一些客户提出更多要求,要在中国参观电动汽车工厂和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并观看“跳舞的机器人”,“他们希望看到一些前卫和与众不同的新事物,以亲眼见证中国现代的一面”。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和技术吸引力。一些全球调查显示,中国的形象已超过美国。(作者克里斯蒂安·谢泼德、利里克·李)
美国“旅行与旅游世界”网站7月6日文章 赴华外国游客的激增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还在重塑全球对中国的看法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突出展示自身文化遗产、技术进步和现代基础设施,中国正使西方对华关注焦点偏离政治和地缘政治话题,从而向全球旅行者展现出一个充满活力和对外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从北京古老的紫禁城到上海的现代天际线,外国游客正在探索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国度。他们描述的亲身体验对以前的(西方)媒体叙事发起质疑,有助于呈现外国游客对中国更细致入微的看法。通过调整签证规定,中国不仅刺激旅游业发展,还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开放国家。随着越来越多游客体验到中国深厚的历史、现代化的城市和技术创新,中国正将自身形象塑造为一个值得通过新视角来看待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