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先锋报》网站近日刊登题为《ChatGPT时代的手写作家们》的文章,作者是拉腊·戈麦斯·鲁伊斯。全文摘编如下:
如果在火车上遇到马留斯·塞拉,请不要打扰他,尤其是当他拿着笔记本、钢笔和耳机的时候。他喜欢在出行时写作。在火车车厢内、在飞机上,在地铁里……他说:“最好别在公交车上,因为那样会晕车。”他最担心的是有人偷了他的背包,因为那里有他最重要的“思路”,但是他并不担心被抄袭,因为那些在出行时记录下来的“并不总是有条理的东西”。
劳拉·费尔南德斯钦佩用手书写的作家们。虽然她用电脑创作小说和短篇故事,但她也开始每天练习书写。“我有很多笔记本,用来记日记,记录我一天中写下的一切,比如新的角色、我突然的灵感以及被我放弃的思路。”
伊雷妮·巴列霍选择手写的原因更为实际,“所有这些前期的笔记我都可以记在笔记本或活页纸上,这样很方便”。她还会把笔记放在床头柜上,因为“有时候灵感会在不经意间涌现,或者我会记下一些没有忘记的梦境”。
安娜·梅丽诺自豪地展示她发表过的每本书的笔记,她把所有笔记都珍藏在阁楼上。“我会认真记下日期,这样就能知道我当时在哪里。我从写第一本书就坚定了手写的习惯,我特别享受这个过程。用于手写的大脑连接点与用于打字的大脑连接点是不一样的。我对利用特定的神经元来促进创作这个过程非常感兴趣。”已经有多项研究支持她的理论,最新的来自于挪威科技大学,结论是手写比键盘打字能产生更多的神经连接。
弗拉维娅·孔帕尼是一位阿根廷作家。她不仅手写所有小说,还喜欢用她所爱之人赠送的笔记本写作。她说:“我觉得手写能带来一种不同的真实感。”她甚至给自己的爱犬取名“派克”。“有一天,我给派克钢笔公司写信,说我从小就用钢笔写字,我的伴侣也叫派克,希望他们能送我一支钢笔。我以为不会有人回信,但几天后,我收到一支钢笔。”
罗德里格·弗雷桑“几乎每个小时”都会手写一些东西。他每本书至少会用完一个大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一些短语和想法,这些让我能构思出所有故事情节”。此外,他还会准备一个小一点的笔记本,以便在灵感迸发的时候随时掏出来使用。尽管他所有前期工作都是手写的,但真正的创作环节会使用电脑,“我是左撇子,电脑对我来说更容易些,但墨水确实非常有助于让想象力飞翔,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西班牙作家爱德华多·拉戈在他任教的大学办公室里存放着大约500本笔记,“我一直用手写,这样最容易产生灵感”。另一位西班牙小说家卢斯·加巴斯认为:“因为有了人工智能,一部像样的小说可以在短时间内创作出来。像我们这样从零开始,用手书写的人将会是少数。我希望我错了。”(编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