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门回收废旧POS机,电话微信18939563812,现金结算,运费包邮。

“几乎没有食物,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一个大家庭在加沙的艰难生活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7-16 17:12:17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7月6日刊登题为《几乎没有食物,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一个大家庭在加沙难以想象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是安东尼奥·希门尼斯·巴尔卡。全文摘编如下:

胡萨姆·加尼姆在电话里缓缓讲述着加沙城一个普通大家庭不可思议的日常生活,那里没什么是正常的。因为没有电和煤气,他们要用买来的柴火在阳台做饭,到一些街边摊给手机充电,因为那里有发电机,而1度电需要11欧元。生活中的一切都那么奇怪、昂贵、充满危险、转瞬即逝。几周前因为缺医少药,胡萨姆的岳父去世了。据巴勒斯坦当局统计,以色列发动攻势以来,加沙地带已经有5.7万人丧生,墓地已经满了。在所谓“临时掘墓人”的匆忙指示下,胡萨姆不得不将岳父葬在一个无人问津的墓穴中。这些临时掘墓人就是靠给别人指点这样的墓穴赚取一些费用。

一家八口勉强维生

胡萨姆一家共有八口人:夫妇两人、五个孩子以及孩子们的奶奶。最小的两个孩子穆罕默德和优素福分别为14岁和12岁。2023年10月战争爆发以来,他们就和60多万加沙儿童一样失学了。

只有为该地区供水的卡车到来时,兄弟俩才会出门。他们提着水桶下楼,打满水,再回到楼上,仅此而已。每天他们都是在看手机中度过的:24岁的加齐是家中的老大,因为曾在一家电信公司工作过,他们每天都可以在家上网几个小时。虽然网速不够快,但这已经足够了。

他们的家位于加沙地带中心,是一栋三层楼高的公寓,离海滩不远,在战火中奇迹般地完好无损,只是没有玻璃,一家人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的防水油布把窗户封了起来。“至少我们还能在家里。”胡萨姆说。他意识到,尽管遭受种种困难,但在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里,他们一家仍是幸运的,成千上万个家庭还在到处搭建的帐篷里勉强维持生计。胡萨姆一家也曾住在帐篷里。战争爆发时,因为害怕轰炸,他们一路向南开始了此生难忘的逃亡之旅。他们流浪了好几个月,最终来到加沙地带中部的代尔拜拉赫海边。

一家人在那里坚持了将近一年。2025年1月,他们踏上返回北部的旅程,这一次同样永生难忘。家已被洗劫一空,但房屋还在。这样的事情或许完全是运气——炸弹落在隔壁的建筑物上。很多人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的家早已是一堆瓦砾。于是,有些已经返回北方的人再次回到南部海边,回到帐篷里。

盗匪猖獗趁火打劫

胡萨姆从不晚上出门,因为害怕被抢劫,他也不让孩子们晚上出去。有些有组织团伙会偷窃分发中心送来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然后再转卖。但在加沙城夜色中出动的那些窃贼并不是有组织的,他们只是被绝望和饥饿驱使。“警察很少,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用刀逼着你交出手机,或者你身上仅有的一点钱,有些人甚至可能因此丧命。所有人都疯了一样四处寻找食物。”胡萨姆说。他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这些事:寻找食物、在街边摊上讨价还价和在阳台上做饭。

他把当年用来经营一家服装进口公司攒下来的积蓄用来干这些事。因为害怕落入以色列士兵设下的陷阱而丧命,他不敢去食物分发中心。据联合国统计,仅一个月内在人道主义物资分发点就有600多人丧生。

他当然也不让家里的几个大孩子去,“他们的一些朋友去了,就像我说的,简直就是命悬一线。那些去分发点的人是因为没钱买食物,所以甘愿冒险。有的人在途中中枪了。那些成功拿到援助物资的人也会在市场上以天价卖掉”。

他曾经亲眼目睹一个人把从分发点强行弄到的婴儿奶粉拿去倒卖。那个人以每罐超过30美元的价格把奶粉卖给一家药店。“你能想象吗?每罐30美元,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小孩,急需奶粉,但又没有那么多钱,你该怎么办?”胡萨姆说。

历经磨难依然坚强

一家人尽可能节省开支,食物都是街边小摊上能找到的东西:一罐豆子、一点奶酪和面包,还有用葡萄叶包裹的米饭……1公斤面粉需要10欧元,1公斤西红柿要8欧元。还有另外的问题:现金短缺。电力不足也导致无法刷卡支付。街边摊只收现金,而现金又异常稀缺。胡萨姆不得不求助于货币兑换商或放债人,让他们收取50%的手续费,把积蓄换成现金。“我从我的账户里向他们的账户转账200欧元,他们给我100欧元现金。”胡萨姆说。

药品也没有了,更没有医疗服务。小儿子优素福的哮喘每晚都会发作,胡萨姆认为这是近20个月的战火和流离失所期间吸入的烟雾和灰尘造成的。

胡萨姆向记者转发了一些他从朋友或孩子们那里收到的视频,这些视频显示以色列对学校、咖啡店、医院和其他建筑物的轰炸。在物资分发点有时也会发生枪战。女儿哈拉几周前得知她最好的朋友之一死于以色列的轰炸。小儿子优素福也得知自己过去的一位老师在一场轰炸中丧生。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近在咫尺。

胡萨姆看着孩子们日渐消瘦,最小的孩子每天早上都是在饥饿中哭醒的。这个家庭目睹了他们周边的环境变得面目全非:“这不是我们的国家,不是我们住过的街区,不是我们的祖国。以前我们的人民是团结的,互相帮助,而现在,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关心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活下去。一切都不是从前的样子了。”

尽管如此,胡萨姆一家人还是团结一心,尽管历经磨难,却依然坚强,努力摆脱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不幸。无论未来在哪里,他们都努力去面对。女儿哈拉已经18岁,在巴勒斯坦的大学完成了计算机工程一年级的课程。学习是通过远程完成的,哈拉没有见过老师和同学——就在那间没有玻璃、没有自来水、食物稀缺的房子里,利用手机能上网的那段时间学习。(编译/王萌)


尼古拉斯·卡利南:主持大英博物馆史上最大规模改革

外媒热议中国经济“半年报”:增长超出预期,外贸韧性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