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机密报》网站7月27日刊登题为《走进中国的社区食堂:和你想象的不一样》的报道,记者为弗兰·桑切斯·贝塞里尔。报道编译如下:
近年来,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涌现出大量被称为“社区食堂”的公共餐饮空间。这些向公众开放的场所旨在应对当代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人口老龄化以及加强社区居民联系的需求。
目前,社区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打工者和附近社区居民等。得益于公共补贴和与私营供应商的合作,这些食堂可以提供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餐食,并适应多样化的饮食需求。
除了提供餐饮服务外,这些场所还充当着社交和聚会的空间。在不少老年人独居且远离家人的背景下,社区食堂形成了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方便他们相互陪伴和开展日常活动。而对打工者来说,社区食堂也为他们提供了健康实惠的餐饮选择,是快餐的理想替代方案。
这些食堂通常由地方、社区和企业等方面共同运营,被视为改善社会福利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的一部分。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存续在业状态的各类社区食堂经营主体超过6000家。仅上海就有超过300家“社区长者食堂”。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社区食堂,我们走访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土山湾社区长者食堂。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该社区的居民,不过其他人也可以在该食堂就餐。
这个三层楼的居民服务中心还包含其他各种空间:社区卫生站、菜市场、理发店、托儿所、法律援助站、自习室等。
社区卫生站是该中心最重要的设施之一,这里能提供多种基础医疗服务。家庭医生和护士为居民进行血压、血糖、心率和体重等常规检查。居民还可以获得慢性病监测、疾病预防、药物使用和健康生活习惯方面的建议。如果发现任何重大问题,患者将被转至当地更大的医院。
设在一个阅览室中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这类服务通常由志愿律师、相关机构工作人员或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他们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为居民答疑解惑。
这里还有一家小型理发店,老年人只需支付很少的费用,就可以理发、剃须或接受简单的按摩。
当然,食堂是这个居民服务中心的灵魂。这里看上去像是一个大学食堂,餐厅相当宽敞,里面摆放着几十张餐桌,还有一个点餐的柜台。
餐食虽然简单,但新鲜可口。真正令人惊讶的是价格,一盘包子只需几元人民币。老年人等群体还可以享受特别折扣。
在这个食堂里,从老年居民、带孩子的母亲以及打工者身上,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和谐共处的氛围。社区食堂不仅仅是就餐的地方,也是一个可以打破代际与社会隔阂的交流空间,以及分享经历和欢笑、享受彼此陪伴的社交场所。(编译/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