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公报”网站8月11日文章,原题:在华居住多年后,中国的包容性、对集体观念和教育的重视令人印象深刻 拥有数千年历史、多领域科技创新,并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及全球人口最多国家之一的中国,在各个领域日益受到瞩目。
为与这一亚洲国家建立联系,马托格罗索州的执行顾问阿丽亚娜·盖德斯·德奥利维拉已经在中国生活了6年。2019年9月,阿丽亚娜来到中国,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居住。目前,她定居在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省,这是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省份。
阿丽亚娜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15年,当时她是联邦政府组建的一个代表团成员,该代表团旨在商讨一个铁路项目。在来华期间,这名公务员意识到,有必要采取更具东方视角的观点,以便将两国关系拓展到贸易之外。
“我意识到我们一直看错了方向。既然我们的生活都围绕着东方,为什么还要看向西方呢?尤其是考虑到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我们必须身处中国,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商业关系,还需要将这些关系扩展到社会、教育、技术和创新等多个领域。如果关系仅仅建立在两种产品的进出口基础上,就不存在持久、稳定的关系。所以,这就是我来中国的动力。”阿丽亚娜解释道。
阿丽亚娜回忆起2015年初次到中国时,在语言和饮食方面遭遇的文化冲击。不过,随着每年的年度来访,到2019年最终搬到中国时,她很容易就适应了这些差异。
阿丽亚娜说:“我记得2015年时,中国能流利说英语的人不多,但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中国政府实施教育项目的方式,旨在让民众,无论是学生、企业家还是学术人士,都能具备全球视野。”
另一个引起阿丽亚娜注意的方面,是中国社会对集体主义的思维方式,这与西方以个人主义为导向的逻辑不同。她说:“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现代化,还有城市中为民众设计的实用性设施,这些设施不是为了某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教育和工作。我认为,这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这名巴西公务员在中国感觉很安全,即使是在较为偏远的小村庄也是如此。中国人对外国人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这也增加了这种安全感。“外国人在中国得到很好的对待:你可以在深夜出门,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不安全的地方。”阿丽亚娜如是总结道。(作者安娜·克拉拉·阿巴莱姆,肖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