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门回收废旧POS机,电话微信18939563812,现金结算,运费包邮。

法媒:黄海,中国的“海上鱼工厂”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8-16 15:04:59


法国《回声报》8月12日文章,原题:黄海,中国的“海上鱼工厂” 黄海一直是天然的渔业宝库,伴随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以及填海造地等工程,中国正向“水产养殖2.0”转型。

步入盛夏,中国黄海之滨的青岛迎来热闹的度假潮。除了海滩,吸引游客的还有海鲜。烤鱿鱼才几元钱一串,是青岛街头最受欢迎的小吃;餐馆里供应数不清的鱼类,食客们直接到鱼缸前挑选。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民众收入增长,中国海鲜消费量激增。如今中国已是无可争议的海产大国——全球第一水产品生产大国,名列前茅的水产品消费国和出口国。

全球海鲜消费量猛增,传统捕捞已无法满足需求。黄海沿岸的鱼类消费量也持续上升,法国海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西里尔·波里耶-科坦塞说:“中国人的饮食越来越接近西方标准,人们希望随时能吃到丰富的食物。”

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规模更大、可控性更强的水产养殖业变得至关重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中国如今占据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的一半以上,中国水产养殖产量早已超过远洋捕捞,有效缓解了野生鱼类濒临枯竭等问题。

如今,水产养殖技术越来越多样化,在黄海,像“深蓝一号”这样的大型深海养殖系统容积可达5万立方米,可容纳30万尾三文鱼;在山东滨州,“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年平均上网电量约4亿千瓦时;中国很多渔船升级为“移动鱼工厂”,卫星导航、冷藏技术进步使得远洋作业效率倍增。还有即将启用的“苏海1号”养殖船,如同巨型海上三文鱼养殖加工厂,全船全年满载养殖可产出8000吨三文鱼。     

推进“水产养殖2.0”的同时,中国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位于黄海湿地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的克罗克福德说:“中国如今拥有全球最严格的湿地保护法规,当局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承诺。”(作者玛丽·贝兰等,董铭译)


巴西企业CEO:对华商贸业务不再用美元

中柬鲜果空运通道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