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12日文章,原题: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高管回国后感到震惊 “这是我见过的最令人羞愧的事情。”福特首席执行官在谈到他最近的中国之行时说。在参观一系列工厂后,吉姆·法利对中国汽车应用的大量技术创新,从自动驾驶软件到人脸识别技术,感到惊讶不已。“他们的成本优势和车辆质量远远超过我在西方所见。”法利曾在今年7月警告说,“我们正在与中国进行全球竞争,而且不仅限于电动汽车领域。如果我们在这方面输了,福特就没有未来可言。”
这名汽车行业负责人并非唯一在赴华之行后深感震撼的西方企业高管。矿业巨头福特斯克金属集团正向绿色能源领域大举投资,作为该公司负责人的澳大利亚亿万富豪安德鲁·福瑞斯特表示,他的中国之行说服他放弃在其公司内部制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尝试。“我现在可以带你去中国的工厂,许多机器在大型传送带旁边组装零件。”他说,“你沿着这个传送带走动,大约八九百米后就会驶出一辆卡车。那里没有人,干活的都是机器人。”
其他访华归来的西方企业高管描述他们看到的巨大“黑灯工厂”,机器人在那里独自完成大量工作,甚至不需要为人类开灯。“我们参观了一家生产手机的‘黑灯工厂’。”英国能源科技公司章鱼能源的老板格雷格·杰克逊回忆道,“那里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生产线旁没有工人,只有少数人员确保工厂正常运转。你会感受到一种变化:中国的竞争力不再依赖政府补贴和低工资,而是得益于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工程师,他们正在疯狂创新。”
如今的中国被视为电动汽车、电池、光伏板、风力涡轮机、无人机和先进机器人等快速增长的高价值科技领域的引领者。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对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的重视。
许多人认为,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有利于提升生产力。许多分析人士还表示,随着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日常道路上可以看到这种巨变的最明显迹象:在汽车总销量中,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占比与日俱增。
“中国汽车行业最引人注目的是运营节奏和速度。”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首席执行官迈克·霍斯说,“中国车企开发和推出新车型的时间可能仅为大多数欧洲车企的一半。”
知名智库欧洲改革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桑德尔·托尔多尔表示,欧洲和英国想要跟上中国的创新步伐同时保持制造业活力,就必须努力部署更多机器人。“只要部署得当,机器人技术就能显著提高经济生产力。如果中国非常擅长这么做,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迎头赶上。”
俾斯麦分析公司的专家莱恩·惠顿表示,“人们经常谈论自动化将如何导致失业,但实际上,没有实现自动化的国家将失去更多就业岗位。”换言之,不实现现代化几乎肯定将导致西方出现更多“黑灯工厂”——是那种根本没有任何生产活动的工厂。(作者马特·奥利弗,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