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28日报道,截至27日,上证综指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不断接近4000点心理关口。政府推动的国产化政策正在成为投资关注重点,资金流向半导体、机器人及软件等多个领域。市值以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4.65元人民币——本报注)计的企业接连涌现,已经不乏超越欧美和日本同行的案例。
中国存储器巨头长鑫存储的母公司长鑫科技已开始筹备首次公开募股,最早将于2026年一季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据媒体报道,该公司最高估值目标为3000亿元人民币,与市值超过5万亿日元的日本铠侠控股接近。
长鑫存储因实现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国产化梦想而闻名。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很可能用于开发人工智能芯片所需的高带宽存储器。股票市场已经期待满满,这与另一家中国半导体制造商中芯国际的股价飙升遥相呼应。
从2026年开始实施的“十五五”规划以加快在高科技领域实现自立自强为目标。中国银行下属的投行机构编制了一份五年规划展望,预测政府资金将流向先进制造业领域。
以浦银国际策略师赖烨烨为代表,越来越多的市场观点认为,随着上证综指即将突破4000点大关,“投资者应当在国家战略重点扶植的板块中寻找投资机会”。
随着资金涌入肩负着关键产品国产化重任的关键行业,一些公司的市值如今已经赶上甚至超越其西方同行。以半导体制造设备生产商北方华创科技集团为例,数据显示,其以美元计价的市值约为430亿美元,较2024年底增长50%,超过了日本迪斯科公司。
同期,全球最大的车载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的市值也增长近50%,远高于其竞争对手韩国LG新能源公司的市值。正在计划首次公开募股的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的最高估值也有望达到1万亿日元。
东京大学副教授李昊指出:“在减少对外国技术和产品依赖的同时,中国正努力创造一种世界离不开中国产品的局面。”
中国曾经专注于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板的国产化,同时不断扩大在稀土等行业的市场份额。随后,在车载动力电池和通用半导体行业出现了同样的局面。(编译/刘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