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上门回收废旧POS机,电话微信18939563812,现金结算,运费包邮。

巴西媒体:中国带着振奋成果参加COP30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11-13 10:28:21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11月11日文章,原题:COP30:伟大文明之间的对话要通过伟大的河流进行  世界各大河流孕育了无数伟大文明,这源于人类生存对水源和食物的自然需求。河流也促进了航运,进而推动了贸易往来。因此,在历史长河中,河流将人类聚居地连接起来,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发展。

具体来说,在前哥伦布时期的巴西亚马孙地区,人们通过河流开展内河贸易,用独木舟长途运输货物和人员,形成了一个更广阔、更一体化的交换系统,亚马孙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这个系统能够获得当地不存在的商品。欧洲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由于文明的冲突,亚马孙河流域的许多原住民消失了,幸存下来的人不得不采用与世隔绝和自给自足作为生存策略。

这与中国长江流域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直至今日,长江流域地区在与中国其他地区乃至全世界的深度融合中依然保持着经济活力。而亚马孙河见证了原住民贸易的衰落,之后才作为一种重要原材料——从亚马孙原生树种橡胶树中提取的乳胶——的出口地融入世界。

近年来,中国与南美洲之间贸易的往来给巴西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除了旨在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之外,中国与南美洲国家的经济还具有高度互补性。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的经济融合——将长江流域与亚马孙流域相连——将为南美人民带来发展机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首次在亚马孙地区举办,凸显了热带森林对地球气候平衡的重要性,而此时也正值关键时刻:《巴黎协定》的签署国需要在今年年底前提交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这使得2025年对于确定未来十年气候行动的方向至关重要。

亚马孙河和长江这两个流域之间的经验交流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具有广阔前景。亚马孙河和长江各是一种著名的濒危鲸目动物的栖息地:以粉红色皮肤闻名的亚马孙河河豚,以及没有背鳍的长江江豚。

在长江流域,江豚的数量稳步增加,这得益于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做的工作。该保护区于1992年在湖北荆州石首市成立,旨在开展研究并促进当地丰富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通过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来保护江豚。

1990年从长江捕获的5头江豚放入长江天鹅洲故道后,2021年普查时发现江豚数量达到101头,并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23年,来自长江天鹅洲故道的4头迁地保护长江江豚首次放归长江,这意味着已建立起一个集保护、繁衍和野化放归于一体的完整循环体系。对于那些遭遇意外(如与船只相撞或在冬季被困冰中)的江豚,专家会对其进行救助和治疗,直至它们具备重返自然的条件。

了解到中国保护长江江豚的出色工作后,让人不禁开始思考保护亚马孙河豚的重要性。亚马孙河豚同样面临灭绝的威胁,它们是非法捕猎的受害者,也因河流被采矿活动污染而受到危害。由于亚马孙地区广袤且荒僻,很难监管法律的执行情况,而沿岸居民的贫困和教育水平问题加剧了这一局面。

巴西能从中吸取的经验是,环境保护需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携手并进,因为人们需要环境教育来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也需要能让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职业机会。

无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有多大,无论在地理上相距多远,所有文明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且需要共同应对全球变暖。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中国带着充满雄心的目标和令人振奋的成果参加了COP30:截至2024年7月底,中国的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提前6年多实现了2030年的装机容量目标,并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积极开展行动——对于一个拥有巨大工业产能的国家来说,这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在大幅减少排放方面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能源结构的快速转变。中国的能源结构曾经严重依赖煤炭燃烧,但近年来已经具备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并且采用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也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其减排目标。

在亚马孙地区——这个受气候危机威胁最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举办的COP30提醒我们,保护地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责任,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成功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作者拉斐尔·恩里克·泽贝托,肖童译)


西班牙学者:读了《白蛇传》,更厌倦西方对华偏执

巴西媒体:能源的未来是太阳能,而且它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