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24日刊登题为《中国边境小镇如何为俄罗斯经济带来活力》的报道,记者为基思·布拉德舍。报道编译如下:
一列列满载西伯利亚木材的火车穿越中俄边境,这些木材将被切割打磨,制成家具部件和筷子。与此同时,一辆辆卡车运来俄罗斯油菜籽,等待被压榨成菜籽油。而在一个气派的二手车展厅里,来自俄罗斯的客户正在选购二手车,准备运回自己的家乡。
从中国与俄罗斯的主要边境口岸满洲里可以看出,两国经济正日益交织在一起。中国是俄罗斯石油、木材和煤炭的重要买家,两国去年贸易额超过2400亿美元。
长期以来,中俄之间的相当一部分贸易通过满洲里进行。一条经由这座城市进入中国东北的铁路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修建。如今,来自俄罗斯的火车和卡车穿越这里进入中国,其中许多运的是原木或刚锯好的木板:松木用于建筑和家具,白桦做筷子,杨木做混凝土框架。
两国贸易合作在其他领域同样有所体现。满洲里的商超货架直观展现着这种关系。在这里,“斯大林”牌葡萄酒和伏特加琳琅满目,更有店铺专门销售俄罗斯套娃等特色商品。
这种新的紧密关系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曾帮助当时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建设了一系列钢厂、铁路和军工厂。而如今,中国生产了全世界近32%的产品,超过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英国的总和。
中国也从这种贸易中获益。通过经满洲里从俄罗斯购买木材等物,中国得以减少从美国及其盟友那里购买部分商品。
在满洲里鑫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红色的叉车来回穿梭,搬运一袋袋原料。这座高度自动化的工厂正忙着为俄罗斯油菜籽脱壳、压榨,提炼成菜籽油。
附近一家木材厂的总经理说,他的公司从邻近的西伯利亚购买大量木材,并把它们加工成床板和其他家具部件。(编译/卢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