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7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煤炭腹地正为更绿色的未来而奋斗 满身煤尘的徐小波(音)想知道,为什么刚获得机械学学位的他要在煤层中采选煤块。这名年轻人坐在大同的一座煤矿外说:“刚毕业时,我怀有远大梦想……我不喜欢挖煤工作。” 但随着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迅速前行,逐渐远离数千年来曾为中国提供动力的煤矿,徐在家乡山西找到了更光明的未来,开始从事兼职导游工作,“我真的很爱家乡,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它不是个遍布煤尘和重污染的地方。”徐的个人经历也是中国最大产煤省份山西希望大规模模仿的经历,但挑战巨大,因为当地经济曾依赖污染严重的煤炭资源。随着中国制定“十五五”规划,分析师们密切关注中国如何在绿色议程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中国领导人表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这个问题对山西尤为重要。这场转型还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中国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强劲势头令最乐观的环保主义者也感到震惊。最近的分析表明,中国的碳排放量正在下降。
山西省到处都有煤炭,省会太原甚至有一家以煤炭为主题的咖啡馆,出售灵感来自煤炭的饮品和煤球玩偶。该省大量人口从事煤炭及相关行业。气候活动人士汤姆·王(音)认为,“一旦中国开始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山西省将首当其冲。”当地官员很清楚相关问题,表示摆脱对煤炭的过多依赖仍需努力。一项战略是发展该省的旅游业。像徐小波这样的年轻人冲在这场行动的最前沿。他希望自己的家乡大同市能避免(美国)铁锈地带城市的命运,“我们的优势在于拥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与丰富的煤炭储量一样,山西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只是尚未完全找到如何更好开发的方法。这点在该省临汾市隰县最为明显。去年国庆假期超过9.1万游客涌入这里的小西天景区,同比增长335%。这与小西天为风靡全球的中国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不无关系。向旅游热点(目的地)转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有游客表示,山西还没学会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不妨以伦敦大本钟为例,“其年代比许多山西遗迹短得多,但名气大得多。英国有更好的公关策略,这与其文化影响力有关。山西的景点更具区域性,缺乏那种视野和全球影响力”。
如今,山西不仅仅押注旅游业,还尝试将中国各地兴起的可再生能源热潮融入当地经济。截至去年年底,当地新能源装机达6189.45万千瓦。一家大光伏企业的大同子公司,超过一半工人来自煤炭行业。曾以煤炭为主业的其他山西企业也希望重塑自己,成为中国“清洁煤炭”未来的一部分。为参与这场中国能源革命,一些企业开始开发氢燃料。(作者艾米·霍金斯等,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