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7月26日文章,原题:当美国实施关税、援助和签证削减措施时,非洲将中国视为“有益伙伴” 副题:分析人士称,由于美国“伤害他人却期望忠诚”的不良模式,美非关系恶化,非洲更青睐中国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中国日益开放的贸易政策和经济往来令美国越发封闭的行动方式相形见绌,美国正将其在非洲的影响力拱手让给中国。分析人士是在中国上个月作出一项决定后得出该评估结果,当时中国宣布将对53个非洲建交国——这意味着除斯威士兰以外的所有非洲国家——落实100%税目产品零关税举措。
中国的行动与美国政府加征贸易关税、削减援助和限制性签证措施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不仅威胁要通过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削减对外援助,而且已经对喀麦隆、埃塞俄比亚、加纳、尼日利亚和索马里等国实施签证限制措施。美国还计划从8月1日起对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南非和突尼斯等国输美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
观察人士表示,中国对有关非洲国家实施零关税举措,是在国际话语体系领域取得的重大胜利。此举可能会进一步赢得非洲国家对中国的青睐,因为这些国家越来越将中国视为更可靠和更有益的合作伙伴。
美国前官员、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非洲项目高级研究员卡梅伦·哈德森表示,更令美国政府不安的是,华盛顿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美国对非洲的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将赢得非洲的好感,从而使美国能如愿以偿地奉行任何政策,无论那些政策产生什么后果。
但这早已成为过去。“在非洲,美国已经基本上输掉与中国的‘宣传战’,也未能向几代非洲人充分阐明自身政策。”哈德森说,特朗普最近在关税、移民和援助方面的行动可能给非洲人造成痛苦,“他们更愿意华盛顿扮演一个中立角色,而不是既伤害非洲又期望非洲对美国保持忠诚。”相比之下,中国一贯信守对非洲的承诺。
上个月在安哥拉举行的美非商业峰会上,美国代表团力推“从援助转向贸易”的商业外交战略。然而,非洲各国政府通过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表达“严重关切”。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非洲项目主任扎伊纳布·厄斯曼认为,这些措施集中在美国拟实施的“对等关税”和美国签证禁令等方面,而有关签证禁令已经缩短一些非洲国家的非移民签证有效期。他说:“难怪如今中国在非洲舆论中的排名高于美国。”
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有关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数据表明,60%的非洲人对中国影响力持正面看法,而对美国和欧盟的该比例分别为53%和49%。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非洲项目研究员还认为,2020年以来,这些看法发生变化,其中对中国的正面看法比例上升1个百分点,对美国的这一比例则下降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非洲人对美国的负面看法从2020年的13%骤增至今年的20%,这主要是因为非洲人认为美国干预非洲国家内政。哈德森表示,无论美国由哪个党派执政,非洲人都认为美国是一个“冷漠、不可靠和苛刻的国家”。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商业与管理科学副教授伊拉基表示,中国的吸引力在于其可见性。中国在非洲开展许多显而易见的项目,例如高速公路、港口和建筑,这使得中国的影响力很容易让非洲各国人民看到和感受到。伊拉基还表示,“非洲贸易商也在纷纷前往中国。如今更多非洲人了解真正的中国,他们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伊拉基看来,美国撤回援助和加征关税等举动,也是导致非洲人对美国好感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他说,如今许多非洲人看着美国正对外国人关闭大门,“还记得被驱逐出境吗?非洲人可能正对美国关闭心门。” (作者杰文斯·尼亚比亚格,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