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日报》网站11月17日文章,原题:现在汽车行业也面临同样问题:德国与中国竞争是否毫无胜算? 副题:欧洲正在去工业化,而中国正在不断扩大其全球市场份额。中国珠江三角洲正在勾勒未来蓝图,以下是记者在中国南方城市深圳的见闻 几个世纪以来,海德堡城堡一直是欧洲最著名的遗迹之一。如今,这座城堡在中国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被重建,再现了昔日的辉煌。不过,中国的海德堡城堡并非置身于浪漫的自然环境之中,而是嵌入于21世纪最令人瞩目的成功故事:中国重返历史舞台。
这座建筑位于华为“牛角”园区。园区内,约2万名员工正努力推动公司的研发工作。华为正是在位于东莞的牛角园区,或许更确切地说是在那座海德堡城堡里,成功应对了来自美国的制裁,并研发出了鸿蒙操作系统。
中国人有一个政治信念:“百年屈辱”绝不能重演。这段历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中国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忍受外国人教训的时代也已经结束。
从东莞和海德堡城堡驱车向南不到一小时车程,就可以到达深圳——这座被誉为中国新市场经济摇篮的城市。上世纪70年代末期,这里还只是渔村,如今,深圳摩天大楼的数量甚至超过纽约。深圳的经济实力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华为、腾讯、大疆、中兴、海能达等众多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这里。自比亚迪汽车公司迅速崛起以来,深圳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地。
中国人的灵活和勤奋为中国重回全球经济之巅奠定了基础。欧洲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是近十年的事,这部分归功于中国制造商大疆设计精良且价格亲民的无人机的成功。
欧洲消费者最近的发现是,中国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性能优于德国顶级汽车品牌。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德国畅销书作家、研究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表示,中国汽车的技术水平领先德国汽车的最新型号至少两年。
在深圳街头等待5分钟,足以印证这一点:保时捷、奔驰、奥迪和宝马如今服务于小众市场。主要原因是中国汽车市场正迅速向电动汽车转型。超过40%的新车注册量为电动汽车,在高度城市化的珠三角地区,该比例超过60%。就电动汽车而言,欧洲制造商在质量和价格方面均不具备竞争力。
泽林认为,中国的领先优势不可撼动。他说,关键在于中国有着与德国截然不同的产业结构。约130家制造商从事钣金和底盘的生产,核心竞争力——电池、驱动系统、软件,尤其是自动驾驶,则由少数几家投入巨资的大型企业主导。这些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文化根植于不断精简流程的传统。
正因如此,寻求乐观也成为了上周于深圳举行的2025(第十六届)中德媒体圆桌对话会的话题之一。这场对话会是深圳被确定为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举办地后迎来的首场双边媒体活动。
德国在经济上落后于中国,手里还有哪些杠杆呢?而中国手中大有牌可打——不仅仅是稀土,也不仅仅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潜力。
这一点在媒体论坛上也显而易见:中国正在寻求与欧洲国家在多极世界中协调与合作,力求在“不同制度,共同利益”的理念基础上找到共同点。如果德国政界人士能够倾听这种声音,或许可以开辟新的前景。(作者托马斯·法斯本德,青木译)
